BA.2.86现状更新(2023年10月19日)
各位早上好~
一个小时之前,曹老师在推特那边首发了几个变异株的中和测定、抗原地图和受体亲和度等数据,
其中就包括了大家比较关注的JN.1(BA.2.86家族比较阴间的一共子分支)。
那么正好趁着这个机会,更新一下BA.2.86现状吧。
顺便,上次更新见这里:《BA.2.86现状更新(2023年9月8日)》。
——请首先品鉴:
↑ 中和测定(NT50)结果,解释一下:
左图用的打满至少三针疫苗后,感染一次BA.5或BF.7,再感染一次XBB的受试者血浆;右图则用的打满至少三针疫苗后,没有感染BA.5或BF.7,但感染一次XBB的受试者血浆(这里的BA.5大概率是BA.5.48;BF.7大概率是BF.7.14,然后XBB则大概率是XBB.1.5)。
相对于之前已经品鉴过的版本(见这里),本次测定新增了HV.1(即EG.5加上额外的S:A475V)、JD.1.1(即XBB加上额外的S:L455F、S:F456L和S:A475V),以及本文的重点JN.1(即BA.2.86加上额外的S:L455S)。
所以一目了然:
JN.1毫无意外地勇夺免疫逃逸最强选手桂冠;
HV.1和JD.1.1的逃逸能力也相对于各自的父系有明显提升;
自然感染XBB之后的中和抗体应答(右图)整体拉胯,惨不忍睹……针对各种XBB自家的子分支只有27-59左右的GMT这你们敢信?当然了,这一点之前早就已经预告过了(见这里)
——请接着品鉴:
↑ 抗原地图,其中JN.1、JD.1.1和HV.1已加粗。
突出的就是一个渐行渐远吧(延伸阅读:《论,吹气球》)。
——请继续品鉴:
↑ 这个是针对Class I中和抗体的IC50(半数抑制浓度)测定~
之前提到过一嘴,针对刺突蛋白不同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,分为了5个class(class 1/4、class 2等),
其中Class I中和抗体是BA.2.86所剩无几的软肋(相对来说)~
——具体请品鉴:
现在JN.1靠着额外的S:L455S突变,把这个软肋补齐了已经。
——请接着品鉴:
↑ JN.1的KD值,从1.9nM狂涨到14.5nM……
补齐免疫逃逸软肋的代价,
就是ACE2受体亲和度的损失。
(KD值越高则受体亲和度越差)
说到这里,有必要临时跑个题。
由于之前NIH某御用博士孜孜不倦地造谣,
所以不少朋友可能对ACE2受体亲和度这个属性产生了一些误解。
——请品鉴:
金句摘选:“BA.2.86和ACE2结合能力相对微弱(???),因此使其传染性大打折扣(???)”
……
……
上面短短一句话,足足埋了三个坑。
NIH御用博士的造谣功力可谓是出神入化了:
首先,BA.2.86的ACE2结合能力(也就是受体亲和度)并不微弱,反而是全场最高分之一;
然后,各位估计已经看到了,BA.2.86的传染性也没有打折扣……尤其是喜提S:L455S突变后,更加突飞猛进了~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——受体亲和度跟传染性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相关性。并不是说亲和度低了传染性就会打折扣,反之亦然。
受体亲和度的作用,之前已经提到过(见这里):
某个毒株的受体亲和度越高,就越能“容纳”和“忍受”一些足以带来免疫逃逸优势却有其他方面减益的点突变,因此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得这类突变,并显著提升逃逸能力——而这也正是咱们在JN.1身上观察到的现象。
那么,回到主题,
在花费大量亲和度,喜提S:L455S突变,补齐Class 1抗体逃逸短板之后,
BA.2.86大家族精锐成员JN.1的现实世界增速是什么情况呢?
——当当当当:
遥遥领先